北京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百萬畝以上
近日,北京市委、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《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》的通知?!斗桨浮芬?,通過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、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、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、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、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、加強黨對“三農”工作的全面領導等舉措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走大城市帶動大京郊、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。
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
《方案》要求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。具體來說,一是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和“菜籃子”責任制。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,確保蔬菜產量達到200萬噸以上。
二要抓實“田長制”,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,嚴守耕地保護紅線,堅決守住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166萬畝耕地保有量,推動永久基本農田及其儲備區劃定成果應用。
三要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。加強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物資保障,增強極端天氣應對能力。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,確保農業用種安全。
四要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。嚴格落實糧食地方儲備規模,優化儲備品種結構,支持重點保供企業與綜合實力強的物流企業簽訂應急配送協議,提高應急狀態運輸保障能力。動態實現每個鄉鎮(街道)至少有1個、人口集中的社區每3萬人至少有1個糧食應急供應點。加快推進環六環路成品糧綜合儲運保障中心建設,在環京周邊地區新建60個蔬菜生產基地。
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業中關村
《方案》要求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。一要建設農業中關村,圍繞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,強化國家農業創新戰略力量的牽引帶動作用和成果就地轉化能力,實施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振興行動,深化政企研合作模式,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業中關村。
二要打造“種業之都”?!斗桨浮诽岢?,組織實施種業振興行動。完成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和第一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。開展北京鴨等特有畜禽水產遺傳資源保護利用行動。承接開展國家育種聯合攻關項目,繼續實施10個北京優勢特色物種種質創制及品種選育聯合攻關。
三要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,做好“土特產”文章,大力發展精品現代農業。創建一批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億元的農業產業強鎮、產值達到千萬元的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支持凈菜、預制菜企業生產加工設施建設,推介10家凈菜、預制菜示范企業和加工基地,推廣應用預制菜生產技術規范。深入實施“數商興農”和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,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、定制生產等模式。加快鮮活農產品市場建設和提級改造,統籌推進6個物流基地和4個農產品一級綜合批發市場規劃建設。
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啟動500戶山區農民搬遷工程
《方案》要求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。一要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。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,改造提升農村戶廁1000座。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優先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生活污水,實現150個村莊污水收集處理。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,開展15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創建。
二要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。完成200個左右村莊美麗鄉村基礎設施補短板任務。實施30處城鄉供水提升工程,分類保障飲水安全。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高質量發展,創建“美麗鄉村路”300公里,建設農村街坊路100萬平方米。啟動500戶山區農民搬遷工程,研究完善搬遷政策。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建設,推動農村公共機構及農宅光伏發電應用,因地制宜改造升級山區農村電網,完成1.5萬戶清潔取暖改造。
三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。梯度均衡配置區、鄉鎮、村三級公共服務資源,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、養老服務聯合體、緊密型醫療服務共同體。
四要推動農村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。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,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、化肥利用率分別達到45%、42%,建立25個節水示范區。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創建,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9%以上。
全市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不低于7.5%
《方案》要求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。一是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。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改革主線,讓農民分享更多改革紅利。全面加強農村宅基地及建房審批規范管理,穩慎推進昌平區、大興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,加快房地一體的宅基地、集體建設用地地籍調查和確權登記,妥善化解歷史遺留問題。
二要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。充分挖掘城鎮與農村、平原與山區各自優勢,強化區域統籌創新,優化城鄉產業發展、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等布局。
三要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。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,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,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各項制度,全市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不低于7.5%。
四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。落實人才返鄉留鄉創業補貼、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,搭建社會工作和鄉村建設志愿服務平臺。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、青春建功行動計劃等,培育100名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和一批“神農領軍英才”,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經營管理能力培訓。